公共卫生专业学位课4——生物统计学 1
发布时间:2020-12-03  来源:中国医药学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公共卫生专业学位课4——生物统计学 1

生物统计学 1

一、课程概述

生物统计学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医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科学问题。医学、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离不开数据的支持,而生物统计学为数据的收集、分析、呈现和解释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和解决方案,在医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立统计学思维和掌握统计学分析方法,是开展科学的研究设计、正确的结果评价的基础,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生物统计学课程在本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处于一个基础性的地位并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先修课程

选修本课程前,学生需具备医学、公共卫生的基础知识,并完成本科阶段《高等数学C》或相当的课程学习。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统计推断的基本方法和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和原则进行研究设计,并对研究方案具有较好的评价能力;能够根据研究目的和分析要求指导资料收集;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熟练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基本的数据分析,透过偶然现象探查事物内在规律;正确运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问题的影响因素,正确解读结果;能够合理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关于居民健康状况的研究、管理和促进中正确决策。

四、适用对象

本课程指南适用于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特别是本科未修习过医学统计学或卫生统计学课程的非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

五、授课方式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课堂授课、文献案例讨论以及统计软件上机实践等。

六、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建议54学时。

(一)主要内容

1. 卫生统计学原理和概念

(1)基本概念。

(2)常见分布,包括正态分布、二项分布以及Poisson分布。

(3)抽样分布,包括样本均数、样本率的抽样分布规律、中心极限定理及其推论、t分布等。

(4)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包括关于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P值的含义、一类错误、二类错误、检验功效等。

2. 常见资料的统计分析

(1)定量资料的分析,包括单样本t检验、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两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非参数秩和检验方法;配对或随机区组设计的t检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方法。掌握各种设计下各种方法的相关的原理和使用条件。

(2)定性资料的分析,包括四格表资料、列联表资料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配对设计的四格表资料分析。相关的原理、方法和使用条件。

(3)生存资料的分析:包括生存分析基本概念,如:生存概率、死亡概率、生存率、生存函数;生存过程描述的方法,如:乘积极限法、寿命表法以及log-rank检验等。

(4)相关和回归分析,包括直线相关的概念,相关系数的检验;直线回归方程,回归参数的含义和解释、回归参数的估计和检验、以及回归方程的检验方法。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的条件等。

3. 常用的多因素分析

包括基本原理和概念、使用条件、实现方法以及结果的解释。包括多重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Cox回归。

4. 实践

(1)研究设计:包括实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设计的统计学原则。

(2)文献评阅。

(3)统计软件应用(SAS、STATA、SPSS或R):熟悉一种统计软件。

(4)数据搜集和分析。

(二)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在于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描述的方法、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原理和方法、科研设计的基本统计学原则,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多因素分析方法和统计软件的应用;难点在于讲解清楚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常用假设检验方法的原理、使用条件、实现方法以及结果解释等。

七、考核要求

理论考核占60%,实践占40%。

八、编写成员名单

郝元涛(中山大学)、夏结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赵星(四川大学)、陈平雁(南方医科大学)、郭秀花(首都医科大学)、李晓松(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