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学专论
发布时间:2021-06-25  来源:中国医药学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中药药性学专论

一、课程概述

药性是中药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是药物本身固有的性质。中药药性学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是指导临床使用中药和阐释中药作用机制的重要依据。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补泻、润燥、有毒无毒、道地非道地等方面的内容,是中药有别于化药、生物药和天然药物的基石。

中药药性学专论是针对中药学学术学位或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而开设的极具基础性、专业性和综合性的课程,是联系中医药、沟通中西医的桥梁课程,是中药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必须学习的课程。

二、先修课程

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临床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等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药性的理论知识、历史源流,熟悉中药药性的科学内涵、认知过程、现代研究和代表药物的药性特点、功效作用,以及药性与功效、药理的关系,了解主流本草,阐释中药药性的历史沿革。牢固树立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研究、应用中药药性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硕士研究生应在本科生阶段明白中药药性是什么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历史沿革、科学内涵和应用方法。博士研究生应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全面系统掌握中药药性的知识技术体系,具备研习药性经典、阅读本草原文的能力,具有创新思维、批判精神,能把握中药药性研究前沿和科学关键问题,具备独立开展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的能力。

四、适用对象

适用于中药学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五、授课方式

课程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和专题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注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倡导案例式、研究型教学。专题项目实践从文献考证、实验设计、情景模拟、实践操作等环节开展。

六、课程内容

中药药性学专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总论、各论和本草导读三部分。总论重点介绍中药药性的科学内涵、认知过程和现代研究;各论重点阐释不同类别临床常用中药的药性特点、功效作用,以及药性与功效的关系;本草导读主要是药性的本草历史沿革。课程的重点是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中药药性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中药药性的科学内涵、认知过程、现代研究和代表药物的药性特点、功效作用,以及药性与功效的关系,全面了解主流本草,阐释中药药性的历史沿革。难点是要求学生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把握中药药性研究的前沿动态,创新性地开展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创造性地开展中药药性的实践应用。

七、考核要求

课程的考核采取集中笔试、论文设计、形成性考核等方式进行,考核以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差五级记分。

八、编写成员名单

匡海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黄璐琦(中国中医科学院)、彭成(成都中医药大学)、孔令义(中国药科大学)、段金廒(南京中医药大学)、邱峰(天津中医药大学)、王峥涛(上海中医药大学)、赖小平(广州中医药大学)、徐安龙(北京中医药大学)、舒尊鹏(广东药科大学)、穆光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