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遴选:山东中医药大学《自然辩证法概论》
发布时间:2023-03-28  来源: 未知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遴选

山东中医药大学《自然辩证法概论》



      前言:为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遴选工作。下列展示课程为参选课程。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概论

      开课学校:山东中医药大学

      课程形式:在线课程

      授课对象学位层次:硕士

      课程负责人:崔瑞兰  教授


课程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全国使用统一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自然辩证法概论》(2018 年版),教学个性彰显不显著。对此,我们着重进行了以下教学内容的优化。


      1.整合教学内容,进行专题教学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分6个专题进行讲授。分别是绪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其主要内容是:


      (1)绪论:包括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等内容。


      (2)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等内容。


      (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包括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等内容。


      (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包括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思维的收敛性与发散性、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思维的批判性、移植、交叉与跨学科研究方法;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数学方法及其作用、复杂性思维及其方法、系统方法及其作用、医学的系统思维方法;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科学实践的方法、技术活动的方法等内容。


      (5)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包括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制、科学共同体与科学家的行为规范、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医学科学技术的伦理社会问题及应对;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保障、科学技术运行的人文引导等内容。


      (6)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思想--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思想、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江泽民的科学技术思想、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内容与特征--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历史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内容、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主要特征;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与特征、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等内容。


      2.创新教学内容,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教学实践中 


      依托优质的中医药资源,探索适合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学习教学内容创新,将本课与中医药专业知识相结合,是本课建设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即针对课程内容的6个专题,分别设计一些与中医药相关的题目进行讨论和讲授。具体表现在: 


      (1)第一专题“绪论”:主要设计了医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中医问题与自然辩证法等中医药文化的融入。


      (2)第二专题“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基于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中西医学之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元气论与原子论的差异及其对中西医学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医系统思维及其走向等中医药文化的融入。


      (3)针对第三专题“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可以作为特色讨论和讲授的题目有:中医学科学性问题之争及启示;中医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及启示等中医药文化的融入。


      (4)针对第四专题“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可以作为特色讨论和讲授的题目有:中医理论的辩证思维方法;《黄帝内经》的形象思维方法——比类取象;中药君臣佐使、四气五味的量效关系;中西医诊断方法之差异;传统中医为何未走出实验的科学之路?中西医的技术差异等等中医药文化的融入。 


      (5)针对第五专题“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可以作为特色讨论和讲授的题目有:医学的社会功能与医学技术的异化;医患关系与医生的行为规范;医学科学技术的伦理社会问题及对策;如何弘扬医学人文精神?李约瑟难题与中医等中医药文化的融入。


      (6)针对第六专题“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可以作为特色讨论和讲授的题目有:毛泽东与中医;中医的科学价值和未来发展;习近平对中医药的重要论述;中医原创思维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中医药文化的融入。


      通过对这些题目的讨论和讲授,激发了医学研究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及主动性,增强了本课教学的实效性,提高了本课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深受医学研究生欢迎和喜爱。 


      3.拓展教学内容,教材编写增加医药专题


      (1)依据教学大纲,适当拓展内容。在完成国家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自然辩证法概论》规定的内容的基础上,针对中医药学研究生的特点和需要,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如:拓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内容,因为这两部分的内容可以帮助医学研究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2)在有些章节增加医药学的专题内容。如:在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增加“医学需要正确的自然观指导”专题;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中增加“中医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专题;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中增加“中医学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方法”“中医学实践方法”等专题;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中增加“中医学的人文与科学双重属性”专题,等等。既拓展了教材内容,也突出了中医学特色,既摆脱了照本宣科的僵化模式,又赋予《自然辩证法概论》全新的中医学内容。


教学目标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是全国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我校医学研究生的必修课,课程2学分,32学时。其中,在线讲授18学时,面授12学时,实践2学时。


      本课主要对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经过多年建设和实践,我们逐渐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作用;掌握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规律,加深对我国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发展战略决策的理解与认识;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性国家建设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对科学发展的整体观和历史感,建立辩证的创造性的思维模式,提高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创新型人才。


教学设计理念


      课程教学设计以“提升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为突破口,注重研究生的能力培养。我们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立德树人、政医结合、学生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 


      1.立德树人:习近平指出思政课是进行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是研究生阶段一门重要的思政课,必须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政医结合:就是思政课内容与医学、中医药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特色与优势,将中医药文化有效融入《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坚持用中医思维方式、中医药的话语体系解读和阐释本课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在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个问题中都设置“医学问题与思考”,增强医学研究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医学研究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学生中心:坚持课程与研究生的专业实际相结合,力求解决医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医学问题。同时,坚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医学研究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提高医学研究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程特色


      1.政医结合,因材施教。这是本课程改革的最大特色和亮点。“自然辩证法概论”与医学、中医药文化的契合度较高,我们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充分发挥中医药院校的中医药文化优势与特色,在课程教学中突出中医药特色,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不断搜集中医药案例运用到教学中。长期实践证明:医学研究生非常喜欢这种政医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因此,大大提高了医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医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多样方法,激活课堂。再好的方法如果固化单一,也不会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灵活多样的方法能够极大地引起医学研究生学习兴趣和关注,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启发法、讨论法、专题法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医药案例教学法、对分课堂教学法、问题链教学法等,尤其是坚持与时俱进,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法教学,真正让“学生忙起来了,教师强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教学靓起来了”。(文 / 课程申报单位;图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