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9-03-06  来源:中国医药学研究生教育网

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7年医药学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三等奖

2.png


项目名称: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成果完成单位:温州医科大学

成果完成人:金子兵、金胜威、刘洁、郑曼曼、卢中秋


3.png

 温州医科大学是浙江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1958年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学生,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成为浙江省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近年来,学校积极适应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坚持“学术引领,德才并育”的工作思路,全力促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在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中,贯彻两“结合”理念,从强化全程监控、分类评价、专家管理、社会监督等方面入手,构建并实践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一、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实现全程监控

 把握研究生教育从招生录取到培养过程、毕业考核、学位论文等各个关键节点,层层把关,注重形成性评价。

 在招生上,坚持“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招生质量和效率。2011年起由校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按学科组成面试小组,集中面试,小组成员独立评分。总成绩在本学科中排名的方式确定拟录取名单。在复试中嵌入心理测评,将心理健康情况作为录取的参考。面试过程全程录像。2016年推行“卓越研究生”计划。出台卓越研究生招生文件,计划招收本科毕业学校为“985工程”或省部委共建高校学生10名;设立丰厚奖学金,其中,硕士阶段不少于8万元/年·生,博士阶段不少于10万元/年·生;配备“学术明星导师”,推选18名科研实力卓越、在学界卓有影响的博导招收卓越研究生。

4.png

第二届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

5.png

科技论文培训

 在培养上,改革课程学习总时间。2007年我校将集中学习时间缩短至半年,使研究生有更充分的科研和临床实践时间。2015年我校成为教育部研究生课程建设首批试点单位。探索智慧课程建设,多举措促进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2017年,我校首批研究生课程改革建设项目17门,分全英文课程、示范课程、MOOC课程三种类型,并给予立项经费资助63万。我校负责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院联盟共建SPOC网络课程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并已顺利上线供各校试用。

 2014年进行奖助体系改革,出台《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收费及奖助体系实施办法》,形成人人受益、奖励优秀、多元奖助的新体系(新增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卓越奖学金、国际交流奖助学金等),三助覆盖率100%,全脱产学习的硕士研究生每年至少享受1.76 万元奖助学金,博士研究生每年至少享受3.4 万元奖助学金。优秀的在校博士研究生荣获的奖助学金每年最高可以超过11 万元(以往为6.5 万),优秀的硕士研究生荣获的奖助学金每年最高可以超过9 万元( 以往为4.8 万),优秀研究生的资助金额得到大幅度提高。真正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全身心投入学业。

6.png

2017年卓越奖学金颁奖

 在强化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突出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导师在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中的作用。建立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同时积极发挥导师在研究生质量监控中的作用。

 从全体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相似度检测”、“双盲评阅”到临床专业型研究生毕业考核“二次考核”,一律由校外专家或机构进行评价。委托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进行学位论文“相似度检测”;建立学位论文校内评审和校外双盲评阅相结合制度;对临床专业研究生“二次毕业考核”的专家一律从校外专家库中产生。2008年至今共有34名研究生因二次考核未通过而延期毕业,二次考核平均不通过率为14%,通过这种反向示例达到警告和督促研究生的作用,并得到同类院校的认可和推广。

二、加强培养基地建设,推进医教协同

 为适应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需要,在科研与实践相结合上,于2011、2012年开展研究生临床培养基地认定工作。组织相关专家实地考察评分,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设立首批研究生临床培养基地19个,第二批研究生临床培养基地13个;首批研究生临床培养建设基地7个,第二批研究生临床培养建设基地14个。

 明确区分两类研究生分别以科研能力、临床技能培养的不同重点,积极在确定导师标准及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培并轨等方面开展实践。2012年在浙江省率先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工作,2013年成为全国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64所高校之一,2015年教育部批准我校成为眼视光医学、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办学单位,培养本硕连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2015年首届并轨培养的毕业生97%顺利获得“四证”(即研究生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2016年“四证”通过率为96%,表明我校在培养高层次卫生医疗人才的道路上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探索。截止目前我校共并轨培养了三届753位获“四证”的研究生。

三、改革创新,研究生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研究生招生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

 研究生招生规模呈跨越式发展,硕士规模从2003年100余人扩增到2016年近千人,博士规模逐年增加。十二五时期,研究生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向量质并举阶段。坚持创新招生机制,稳步提高生源质量。硕士录取平均分数高于国家线25分,初试英语平均分高于国家线14分,近5年均圆满完成招生计划且实现零破格录取,报到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


学位点建设与导师队伍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学校学科建设和综合实力保持稳步上升势头。现拥有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含自主设置专业);有生物学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口腔临床医学等6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含自主设置专业);有临床医学等6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研究生教育由医、理、工三个学科门类增至医、理、工、管四大学科门类,形成了结构基本合理、优势与特色鲜明的学科格局。

 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导师逐渐成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主体。职称结构合理,导师队伍中具有正高级职称超过6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导师占近80%,其中博士学位超过55%。



反映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不断优化

 研究生发表论文数量和SCI收录比例逐年递增,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达到10.742。获省级优秀学位论文34篇;在全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中成绩名列前茅,历年无不合格论文且近十年中有五个年份论文抽检成绩在医学类排名均为第一;在国务院学位办的博士论文抽检中,历年成绩均为合格。当前,研究生已成为学校学术和科研创新的主力军,由研究生负责与指导的大学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国家级奖项12项;省级特等奖1项,金奖4项,银奖3项。

 受到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比较严峻,但我校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整体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毕业就业去向基本集中在医院、高校等事业单位,年终就业率基本达到100%,且专业对口率达到99%以上,实现高质量就业。2016届毕业研究生职业发展和满意度调查显示,整体满意度达到96.39%,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


学校研究生教育声誉和综合办学水平持续提升

 学校现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有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1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浙江省启动省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学校3个学科入选A类一流学科,7个学科入选B类一流学科。

 学校ESI综合排名不断上升,2017年11月学校ESI综合排名上升至全球第1360名。临床医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0.22%行列。优势特色学科发展支撑学校声誉和综合排名不断提升。学校位列2017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601-700区间。2017年首次入选USNews世界最佳大学排名,综合排名位列全球第1196名,位列亚洲地区第335名,位列国内高校第116名。

 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公布的2016全球自然指数排行榜(Nature Index 2016)显示, 我校在生命科学(Life science)领域的排名增至到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4位(按照WFC加权指数排名),在委部省共建医科大学中位列第4位。

 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0余项。在历年全国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成绩(通过率、平均分)始终在全国设置临床医学专业高校中排名前10% 。

四、四个创新举措,“育”全方位人才

 1、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的理念创新。我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理念创新紧抓两个“结合”,确立了体系建设的根本思路。第一个“结合”是“强化多元协调与特色引导相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强化主体责任与重心迁移相结合”。

 2、招生录取质量管理创新。由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组成导师复试小组,保障招生的公平公正。

 3、培养过程质量管理创新。进行学分体系改革,研究生集中课程学习时间缩短为半年;建立导师资格复审制度,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多方筹资使在校研究生资助标准一直处于省内乃至全国同类学校较高水平;制定《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完善评奖体系。

 4、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首创设立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校院二级的行政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委员会的专家管理相协调的质量管理新模式,建立必要的校内淘汰机制和制衡制度。

五、加强对外交流,研究生教育影响力稳步扩大

 近年来,我校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积极贡献温医智慧、提供温医方案,并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可。各省内外高校纷纷来我校交流和学习,如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徐州医学院、贵阳医学院、潍坊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均借鉴了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创新经验,如南京医科大学曾借鉴并推广了“二次考核”制度、浙江中医药大学借鉴实施了“双盲评审”制度。另外,我校还承办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院联盟2017年共建SPOC课程验收及上线工作推进会;受邀在首届浙江省研究生教育论坛、在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总结会、在医教协同医药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首次设立的青年论坛做专题报告,获得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