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
发布时间:2021-07-05  来源:中国医药学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医学寄生虫学

一、课程概述

医学寄生虫学是一门关于医学相关寄生虫和医学节肢动物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性和感染免疫、实验室检查以及防治原则的医学基础课程,是病原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以及医学检验密切相关。现代生物医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学科的不断融合,使得寄生虫学及寄生虫病的研究也从传统的形态学研究进入了分子生物学和组学阶段,在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及寄生虫及其产物的生物应用中都有了新的成果和发现,这也显示出寄生虫是极具研究价值的模式生物。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尤其是从事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研究生,了解寄生虫学研究的前沿进展及防治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程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是病原生物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及医学检验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可选基础课程之一。

二、先修课程

本课程突出了当今世界寄生虫病防治的成就与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以及现代生物医学模式下寄生虫学的研究和发展,因此研究生在学习前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免疫学、病理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和现代生物技术学等课程应是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应学习的基础知识课程。

三、课程目标

修完本课程之后,研究生能够对寄生虫学的发展简史、我国及世界寄生虫病的防治成就与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有初步了解;对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有深入认识;对现代生物医学模式下寄生虫学的研究和发展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些知识的积累将拓展研究生的思维,为研究生在各自学科课题的学习、科学研究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启发研究思路,并有利于以后从事基础医学、临床检验和公共卫生方面的工作。

四、适用对象

适用于基础医学的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等二级学科、临床医学的内科学和传染病学以及预防医学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五、授课方式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的主旨是让研究生能在已有的基础理论和实验学习的基础上,扩大科研视野,了解寄生虫病的前沿动态及相关方针政策。授课方式以大课上课方式为主,结合讨论和文献解读等多种形式。

在课程设置上,以医学寄生虫学的几大板块(总论、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为主线,突出科研前沿领域进展,由点到面。课程实施可以大课讲解、专题讲座以及文献解读或讨论的形式展现,但每一部分内容都须与总体教学设计的宏观序贯性保持一致。这样,既可保证内容的整体性,又能体现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六、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1.医学寄生虫学概论

重点讲述寄生虫学的发展简史、寄生虫病对人类及社会的危害、我国及世界寄生虫病防治的成就与现状、存在问题;寄生虫生物学特征、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寄生虫感染免疫及免疫病理、寄生虫病及其流行与防治原则;现代生物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成就、重要寄生虫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寄生虫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2.医学原虫学

讲述医学原虫概论,使学生掌握原虫的生物学特征;重点讲述疟原虫的流行趋势及全球消除对策、目前的研究现状,尤其是疫苗及药物的研究现状;以刚地弓形虫为例讲述机会致病寄生虫;以文献报道形式讲解致病性自生生活的病原体以及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寄生原虫,如锥虫等。

3.医学蠕虫学

通过代表虫种讲述吸虫、绦虫、线虫的概论,使学生了解它们各自的特征;通过食源性寄生虫病,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等小专题形式,讲解与生活、生产方式相关的及对人类有潜在威胁的各种寄生虫病,了解流行情况及目前的研究现状,为预防和控制各种寄生虫病打好基础;通过文献研讨的形式,介绍蠕虫感染与人类健康的相关研究进展等;结合临床病例,介绍幼虫移行症的概念及防治原则。

4.医学节肢动物

讲述与医学相关的重要节肢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讲述我国及世界重要虫媒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目前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通过文献研讨,重点介绍蚊媒病原体与蚊虫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七、考核要求

1.课程考核结合平时成绩和闭卷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根据综述报告、文献总结等评定)占50%,闭卷考试占50%。

2.闭卷考试的理论知识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问答题。考核标准为学生是否基本掌握寄生虫学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

八、编写成员名单

鱼艳荣(北京大学)、吴忠道(中山大学)、鲁凤民(北京大学)